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

时间:2024-12-17 20:10:21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1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识字的身手,我们来做一个猜字游戏,请大家举起手中的卡片表示答案,看谁又快又准,好吗?

生:(马上把自身的生字卡片放在桌上,做好准备。)

师:云上加竖是什么?日加土是什么?(老师用手势表示数字,让同学举卡片表示。或出一些十以内的加减法算术题,要求同学举卡片表示答案。)

生:(纷纷举起卡片,兴致很高。)

师:XX同学每次举得又快又准,请他上来给大家猜。

生:(兴趣更高,抢着上台)

(案例二)

师:有一群数字婴幼儿也来到了我们身边,看!他们来了。(十个小朋友戴“0~9”的数字头饰上台,同时,老师把“一~十”的生字卡片发给台下的同学。)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找到自身的朋友吧!

生:(齐唱《找朋友》)拿生字卡片的小朋友一边扮演一边上台找到数字朋友。

反思:小朋友欢欢喜喜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就应该让他们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喜欢学习语文,喜欢识字。充沛利用师生手中的卡片,让同学动一动,演一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同学识字的兴趣。

(案例三)

师:(出示“小猫钓鱼”图)数字婴幼儿又来到了哪里?和小猫玩起了什么游戏?看你能找出几个数字?

生:(同桌讨论,指名同学回答)

(案例四)

师: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数字,你能用今天学的数字说一句话吗?

生1:(举着手中的卡片)我今年八岁了。

生2:我的爱心上已经有七颗星了。

生3:我家住在南苑四里。

生4:我是一(五)班的小同学。

……

反思: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和生活的联系,以

上案例在同学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客观事

物结合起来,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

(案例五)

师:有一个诗人把我们今天学的数字编了一首小诗。(出示)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xxx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大家猜出这是什么了吗?谁也来做诗人仿照它编一首呢?

(先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生1:………………千杯万杯无数杯,杯杯都是纯洁水。(纯洁水)

生2:………………千条万条无数条,落到河里都不见。(雨)

生3:………………千本万本无数本,本本里面有知识。(书)

生4:………………千个万个无数个,见了医生都逃跑。(非典病毒)

反思:新课标除重视培养同学的基天性力外,更看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明性教学是促进同学发展的教学,是一种探究式学习,引导同学自身独立探究,形成结论,了解和发现规律。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旧中求新,常中求变,实中求活,是一个动态过程。发明心理学专家思田彰说:“发明性教学的实质要前进到教师事先预料不到的地方。”以上案例通过对教材的发明性改编,培养同学创新能力,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发明,学会发明。教学是实施《课程规范》的主渠道。如何把新课标所体现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战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发明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同学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同学真有所获,确有所得。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2

教学目的: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和4种基本笔画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

在田格中正确书写“四”,特别注意字的笔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看图读拼音识字第1课,认识了5个生字,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卡片:一、三、五、七、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个生字。

板书:看图读拼音识字2

二、有顺序观察插图

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本课插图:

提问:你们看看这幅图的远处有什么景物?再看看近处有什么?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三、朗读儿歌

1.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音节旁边画上?号。

2.质疑读不准的音节,请同学解疑。

3.再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确。

4.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边读边借助插图大致了解儿歌内容。

6.教师范读,读出乡村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强调“一去、烟村、亭台、八九”后面要停顿。

7.学生练习朗读。

四、学习生字

(一)学习生字的音

1.读儿歌,用“ ”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3.抽读生字卡片,教师纠正èr(二)的读法。

4.找朋友游戏,巩固生字的音做。

教师发给学生5个生字的卡片和生字的音节卡片,做找朋友游戏。如:拿着èr的卡片来到讲台,说:“我是èr,谁是我的好朋友?”手里拿着“二”字的同学,边说边走到讲台:“我是二,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二)了解字义

1.回忆昨天学习的“一、三、五、七、九”这几个生字是表示什么的?是什么数?

2.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生字也是表示数字的,是双数。

3.引导学生分别用这些字练习口头组词、说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三)分析字形结构

1.学习四种基本笔画:

(1)出示卡片认识新笔画:横折钩、竖弯、点、捺

(2)书空新笔画,知道这些笔画都是一笔写成的。

(3)指导学生练习书写4种笔画。

2.请学生借助书中P51页“写一写”的笔顺,跟随说说每个生字的笔顺和笔画。

? ? ??3.请同学说说生字的笔画和笔顺。教师强调:“二、六”是先上后下的笔顺;“八”是先左后右;“十”是先横后竖。

由于“四”笔画多,笔顺容易错,共同学习“四”的笔画及笔顺。

……此处隐藏3085个字……p>谈话引入,亲切自然;形式多样,诵读古诗;合作探究,识记生字;游戏激趣,巩固识字;畅谈所悟,品读全诗;探究指导,书写生字;动手实践,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横、横折、横折钩、横折弯钩、竖、竖弯钩、撇、捺”等八种基本笔画。

4.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5.感悟文章内容。

(二)能力目标

1.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横、横折、横折钩、横折弯钩、竖、竖弯钩、撇、捺”等八种基本笔画。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品读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教学媒体

生字卡片;写有本课生字的拼音卡片;与本诗和谐一致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亲切谈话,自然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答。

师:你们都去哪儿旅游过,看到了什么呢?谁愿意向大家简单的说一说?

生介绍。

师:宋朝有一个叫邵雍的人,跟我们大家一样,也非常喜欢旅游,他还把他旅游时看到的景色写成了一首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以谈话的形式引入,既亲切又自然,同时,又相机进行了口语训练。

二、熟读古诗,识记生字

(一)形式多样,熟读古诗。

1.生自己尝试着读,勾画出认读困难的字。

2.师范读(或听录音),生指字听读,重点听认读困难的字的读音。

3.师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4.指名读。

5.齐读。

给孩子们足够的读书的时间,大胆放手,鼓励他们尝试着读,可以使孩子们对自身的认知水平有一个较明晰的了解,增强听读的针对性,从而提高听读的效果。

(二)合作探究,识记生字。

1.全班交流,识记生字。

指名当“小老师”,把自己认识的字以及记忆方法交给大家。对于孩子们认读起来较困难的字,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

鼓励孩子们个性化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们去学,相信他们能学会。

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运用生字卡片)。

3.师出示识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以组为单位进行检查,全部会认的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在齐心协力争夺“小红旗”的活动中,孩子们会深深地体悟到:互助合作的快乐以及取得成功的喜悦。

4.游戏:找朋友。老师把写有本课生字的拼音卡片随机给学生,看过后,生说:我是*,我是*,谁是我的好朋友?

其他同学迅速拿出相对应的卡片,站起来,大声说:我是*,我是*,我是你的好朋友。

活泼有趣的游戏,有效的激活了孩子们的参与欲望,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巩固拼音与识字的过程中。

三、感悟内容,感情朗读

1.齐读古诗。

2.师:这首诗大家已经会读了,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邵雍都看到了什么?

生猜。

“猜一猜诗人看到了什么”,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们说出熟读古诗之后的个人的独特感悟。

3.师:(实物投影映示画面)对照图看一看,大家猜对了吗?你们觉得这儿的景色怎么样?

生答(很美,很漂亮)。

借助画面,丰富孩子们的个性化的感知,深化他们对古诗的整体感悟。

4.师:那么,读这首诗的时候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得很美。

师:那就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读吧!

生配乐朗诵,边朗诵边加动作。

和着优美的乐曲,孩子们一定会把品读之意、体味之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合作探究,指导书写

(一)教师引导,认识田字格: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1.师指生认。

2.师说生指。

3.同桌互认。

(二)合作探究,学写“一、二、三、十”。

1.教师分别板书横和竖,生仔细观察,应该怎样写。

2.全班交流:横从左往右写,要写平;竖从上往下写,要写直。生书空。

3.小组合作,书空交流四个字的笔画、笔顺。全班交流。

4.讨论: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

重点提示:除了要注意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以外,还要注意横要写平、竖要写直,更要特别注意二、三两个字的横的长短变化。

5.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6.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孩子们的潜能是巨大的,相信他们,放手让他们在自主观察、合作交流、大胆实践中,探索新知,学习书写,获得发展。

(三)合作探究,学写“四、五”。

1.教师分别板书横折、横折钩和竖弯,生仔细观察,应该怎样写。全班交流,生书空。

2.小组合作,书空交流两个字的笔画、笔顺。全班交流。

3.讨论交流:这两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4.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5.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四)合作探究,学写“六、八”。

1.教师分别板书点、撇和捺,生仔细观察,应该怎样写。全班交流,生书空。

2.小组合作,书空交流两个字的笔画、笔顺。全班交流。

3.讨论交流:这两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4.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5.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五)合作探究,学写“七、九”。

1.教师分别板书竖弯钩和横折弯钩,生仔细观察,应该怎样写。全班交流,生书空。

2.小组合作,书空交流两个字的笔画、笔顺。全班交流。

3.讨论交流:这两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4.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5.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师: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下有关节日的资料,要交代清楚几月几日是什么节日(注:日期用中国数字表示;其它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者请父母帮忙),只要你亲自搜集了,你就会得到一张“搜集资料小绿卡”,积极行动起来吧!

本环节旨在:其一,帮助孩子们树立搜集信息的意识,初步培养他们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其二,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生字,避免机械、重复的抄写。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