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时间:2025-10-03 16:35:28
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材说明

本节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安排了6个例题,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学习分数乘整数,在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第二个层次学习分数乘分数,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法则。第三个层次学习混合运算的内容,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顺序与运算定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建议

1. 通过直观与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会正确进行计算。

记住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尤其是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去理解算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和推理等能力。另外学生会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要通过判断、改错、对比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区分,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 加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本节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 例1。

编写意图

这里是一个图片从分数乘整数引入分数乘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分四个步骤安排教学内容。

(1)从人的步距与袋鼠步距的比较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

(2)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3)探究计算方法。先出示加法计算,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属已学过的内容。再出示乘法计算,根据乘法的意义,将乘法算式转化为加法算式计算: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再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同分子连加的形式转化为乘法算式,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4)讨论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1)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可以在读题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相当于”?再通过线段图帮助理解。画一条线段,表示袋鼠跳一下的距离。“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2/11”,就要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求“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2/11是多少?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将线段图逐步表示完整,有条件的地方将线段图做成多媒体课件动态显示,效果更好。

(2)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与交流。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提出加法和乘法两种解决方法。再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如何计算。因为分数加法的计算学生已经掌握,重点讨论2/11×3如何计算。

(3)要紧密联系乘法的意义,加以引导。如果学生只列出加法算式,可以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的特点,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3个加数相同)提示求3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怎样列式?引导列出乘法算式。再探讨2/11×3怎样计算,引导学生联系乘法的意义,通过加法计算的方法找到乘法计算的方法。在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2. 例2及“做一做”。

《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学设计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