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最新《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篇1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78~79页的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活动,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过程,进一步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积累类比、归纳等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大胆猜想、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探究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三角板一副、量角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信封里装三角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疑问
1.理解内角和含义。
2.故事激趣
提问:三兄弟围绕什么问题在争吵?你有什么看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提出猜想。
(1)计算三角板的内角和。
(2)提出猜想。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有同学怀疑吗?
指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只是根据这两个特殊三角形得到的一个猜想。
引导:需用更多的三角形验证。
2.进行验证。
(1)验证教师提供的三角形。
测量: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
①小组合作:用量角器量出信封里不同三角形的内角和。
②交流测量结果。
③提问:根据测量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拼一拼: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
①思考:除了量,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②同桌合作:尝试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
③反馈不同的拼法。
④提问:既然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能拼成一个平角,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有怀疑吗?
解释误差问题。
(2)验证学生自己画的三角形。
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验证。
交流:自己画的三角形验证出来内角和是1800吗?有谁验证
出来不是1800的吗?
提问: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还有怀疑吗?
3.得出结论。
指出:三角形有无穷多,课上得到的还只是一个猜想。随着验证的深入,能越来越确定这个猜想是对的。
说明:科学家们已经经过严格的论证,证明了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实都是1800。
解决争吵:学生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劝解三兄弟。
三、巩固应用,深刻感悟
1.算一算: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2.拼一拼:用两块相同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
思考:拼成的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
3.画一画:(1)你能画出一个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吗?
(2)你能画出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吗?
(3)你能画出一个有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1.学生自主总结一节课的收获。
2.介绍帕斯卡。
3.用三角形拼成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引发新的问题。
最新《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篇2背景分析: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知道平角的度数是180°,并且能够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剪拼、折拼等活动让学生全面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
2.会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3.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副三角板、量角器、三角形纸片。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4个量角器、4把剪刀、两副三角板、两个学具袋,两个学具袋中各装有2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1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其中1号学具袋中,还装有表格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
课件显示数学家——帕斯卡的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认识他吗?这可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帕斯卡。他可是位数学奇人,从小就痴迷于数学,可帕斯卡的父亲却不支持他学习数学,因为,他从小就体弱多病,然而,这并不能阻挡帕斯卡对数学的热爱,一个个数学问题就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帕斯卡。他常常背着父亲一个人偷偷琢磨。12岁那年,他发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数学问题,当父亲知道后激动的热泪盈眶。从此以后,父亲不仅支持他学习数学,而且还尽全力帮助他。在父亲的帮助下,帕斯卡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
师:究竟是什么发现让父亲的态度发了180°的大转弯呢,想知道吗?
揭示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生齐读课题。
2、明确目标
学贵有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疑问?(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3、效果预期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探究之旅,老师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大家准备好了吗?。
〖评析〗教师用数学家生动的励志故事导入新课,从情绪上深深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为数学文化的引入作了必要的铺垫。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1)认识内角、内角和
师:同学们还认识这些三角形宝宝吗?三角形按角分,能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师 ……此处隐藏14209个字……
1、通过预习,认识结论,提出疑问
2、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1)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汇报测量结果
②产生疑问:为什么结果不统一?
③解决疑问:因为存在测量误差。
(2)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指导剪法。
①分别拼: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③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用“折一折”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指导折法。
①分别折: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③再次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看书质疑
【设计理念】此过程采用直观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动手量、拼等直观演示操作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从而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数。
2、求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图略)
3、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图略)
5、数学游戏。
【设计理念】练习设计的优化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在新授后的巩固练习中注意设计层层递进,既有坡度、又注意变式,更有一练一得之妙,从而使学生牢固掌握新知。
四、总结全课、延伸知识:
1、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你感觉学得怎样?
2、知识延伸:给学生介绍一种更科学的验证方法——转化。
【设计理念】课堂总结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更要关注用什么方法学,要有意识的促进学生反思。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方法:
①量一量 拼角(略)
②拼一拼
③折一折
【设计理念】此板书设计我力求简明扼要、布局合理、条理分明,体现了简洁美和形象美,把知识的重点充分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最新《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篇10【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并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2.让学生经历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动手操作的过程。通过观察、 判断、 交流和推理探索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并能运用它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教学准备】
课件。四组教学用三角板。铅笔。大帆布兜子。固体胶。剪刀。筷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炼学习方法
1.课程开始,教师耳朵上别着一根铅笔,肩背大帆布兜子,里面装着一个量角器和几把缺了直角的三角板,手拿一张不规则的白纸,以一位老木匠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自述:“你们好,我是一个有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老木匠了。我收了三个徒弟,他们已经从师学艺三年了,今天我想让他们下山挣钱,可又不放心,想出几道题考验考验他们,又不知我的题合不合适,大家想不想先当一会我的徒弟试试这几道题呢?”
2.继续以老木匠的身份说:前几天我造了一架柁,徒弟们能不能用我手中的工具验证一下横木和立柱是不是成直角的。
3.选择工具,总结方法。
让选择不同工具的同学用自己的方法验证。教师随机板书: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
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徒弟,那么请听好师傅的第二个问题。
4.导入新课。
图中有很多三角形,不论什么样的三角形都有三个角,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徒弟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方法或者你喜欢的方法求一求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新知
1.分组活动,探索新知
根据学生的选择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采用量一量、折一折和拼一拼的方法探索新知。
量一量组同学发给以下几种学具:
折一折组同学发给上面的三角形一组。
拼一拼组同学发给上面的三角形一组、剪刀一把还有下面这样的白纸一张。
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走近学生,与他们共同交流探讨,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要适当给予引导。
2.多方互动,交流新知
师:请我的大徒弟(量一量组)的同学先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1)首先要求学生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进行探究的。
(2)说出你们组的探究结果怎样。(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纠正学生不正确的结论,因为这是知识的形成过程。)
(3)请学生说说通过探究活动你们组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师:大徒弟就是大徒弟,汇报的真不错。二徒弟(折一折组)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引导这一组从探究的过程和结论与同学、老师交流。
师:别看小徒弟(拼一拼组)这么小,方法可能是最好的。快来把你们的方法给大家汇报汇报。
同样引导这一组从探究的过程和结论与同学、老师交流。
3.思想碰撞,夯实新知
师:三个徒弟你们能说说谁的方法最好吗?
学生都会说自己的方法最好,再让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量一量的方法可能由于量的不够准确,所以结果可能比180 大一些,或小一些。而其他两种方法没有改变角的大小,所以他们的是正确的。)
师:不论你量的怎样认真都会有不准确的地方,这就叫误差。而其他两组同学的方法更准确。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 。(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三、走进生活,提升运用能力
1.出示课前那架柁标出它的顶角是120 ,求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度?
2.给你三根木条,能做出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吗?
四、总结
师:徒弟们你们经过三年的苦学,终于学有所成了。今天,能说说你们在我这里都学到了什么手艺吗?
五、拓展新知,课外延伸
师: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你们下山后还要继续探索,所以我要把我毕生都没有完成的任务交给你们去研究。
大屏幕出示:
能用你今天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探索一下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文档为doc格式